週年慶活動2011/10/01~2011/12/31
全館8折(紅標及特價商品除外)

初步判斷是否罹患?

   ~自我觀察有方法!

更新日期:2010/10/23 00:47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慢性咳嗽是指連續三個禮拜以上的咳嗽而言,但許多民眾都不當作一回事。署立豐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邱振峰表示,有些民眾對慢性咳嗽常帶有錯誤的觀念,若民眾出現急性咳嗽卻不妥善治療而忽視它的存在,殊不知時間久了很可能就演變成慢性咳嗽。

邱醫師指出,還有一些民眾因為經常咳嗽,會自行主動購買陳皮、膨大海、羅漢果、枇杷膏等東西服用,殊不知傳統中醫常說每種食補都有不同的屬性,加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質,所以最好不要隨便胡亂服用,他個人能夠接受中醫將咳嗽分為熱咳、冷咳的說法,因為這是有事實的根據和存在。

此外,有些民眾認為常到KTV唱歌也有可能會引起慢性咳嗽,因為過度使用喉嚨也會聲音沙啞,最後就變成慢性咳嗽?對此,邱振峰醫師強調,像這種情況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好,除非是有過敏體質,否則不會導致慢性咳嗽。原則上,若民眾有連續咳嗽三個禮拜以上的情形發生時,應盡早接受診斷、治療,但需先排除單純鼻子方面的毛病、重大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要評估是否已罹患慢性咳嗽,其實有一些方法可判斷。署立豐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表示,評估慢性咳嗽的方法,包括是否使用血管增壓素轉換酵素抑制劑,先前是否有感冒症狀,是否有一些同時發生的症狀,然後再進一步考慮是否有鼻後滴漏、氣喘、胃液食道逆流、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等疾病。

黃主任指出,鼻後滴漏、氣喘及胃液食道逆流患者人數佔慢性咳嗽患者約九成以上,沒使用抑制劑且X光片沒有活動性病兆的非吸煙患者中,上述三種疾病就佔了百分之九十九‧四,幾乎佔了全部,所以這些患者若認為已有慢性咳嗽的情形發生時,可就醫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黃建文主任進一步指出,只要民眾不能夠判斷是否罹患慢性咳嗽,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在醫療院所,使用支氣管誘發試驗及食道酸度監測是很重要的檢查,曾有報導指出,高於九成九的患者可藉此查出病因,而給予治療後,有九成八以上的患者有顯著的改善情形。

除此之外,鼻後滴漏是很常見的病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給予抗組織胺及消除充血的藥物後,患者的咳嗽情況就明顯地改善。在其他不到三分之二的患者中,再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例如X光檢查、肺功能檢查及誘發試驗等。最後才考慮支氣管鏡檢查、食道酸度監測等。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咳不癒 竟患肺結核!

更新日期:2010/10/23 04:11 文/王貞傑

李先生近兩個月以來,常有間斷性的咳嗽症狀,伴隨多量痰。一直感到身體不適,且有食慾不佳的情形。醫師予以藥物治療,並囑咐若無好轉要到醫院做X光檢查。李先生服藥後未見好轉,於是至醫院就醫。

經醫師診查,安排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左肺浸潤、開洞的現象,懷疑李先生罹患肺結核,安排他住院,驗痰(痰液抹片及培養)。經微生物檢查證實是結核菌感染,於是開始藥物治療,經過6個月的藥物治療與追蹤診查,胸部X光檢查有改善且痰液抹片及培養呈陰性結果,宣告「完治」。

李先生因長期咳嗽就醫,經診查後確定是結核病。長期咳嗽的病因很多,結核病是鑑別診斷之一。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的慢性傳染病,目前仍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尤其是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

在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但是這些症狀在其他慢性胸腔疾病亦會出現,所以只能作為診斷上的參考。

結核菌是一種細長、略帶彎曲而呈桿狀的細菌, 長約1至10μm,寬約0.2至0.6μm,不具鞭毛、也不會移動,是一種好氧性的抗酸性細菌。結核菌的分裂速度很慢,大約20到30小時分裂一次。

結核菌必須包在飛沫中,才能傳播感染,當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含有結核菌的痰有機會變成細小的飛沫漂浮到空氣中。太大顆的飛沫直接掉到地上,太小顆的立即蒸發,要形成介於1至5μm穩定有效飛沫才有傳染性。

結核病的病原體是結核菌,因此,經由驗痰發現結核菌,是診斷肺結核的最重要依據。

◎預防保健要點:

●教導認識疾病的傳染方式、防治方法,以便能早期診斷與治療。

●改善居住環境,避免過度擁擠,以減少疾病傳染機會。

●普及醫療資源,充實醫療設備,以方便病人、接觸者及疑似患者之檢查、治療或住院。

◎治療照護:

●目前的結核藥物非常有效,雖然要把個案治療到不易復發需要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只要能夠規則服藥,原本具傳染性的個案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傳染性降下來。

●結核病的治療照護是病人、醫護人員與公衛系統的共同責任。

●加強病人的追蹤管理,做家庭訪視,以直接監督病人服藥,並安排複查、接觸者檢查及預防接種。

●為了提升結核病的防治績效,同時也為了解決抗藥性的問題,目前施行「都治策略」:「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貫徹公權力,以確保病患確實服藥,提升病患能完成治療。(作者為衛生署旗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師)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無關吃糖!

更新日期:2010/10/23 04:11 文/楊佩宜

公園內,有一個媽媽對小孩說:「你一直吃糖果會得糖尿病喲!」這是您對糖尿病的認知嗎?其實糖尿病的發生和遺傳、肥胖、情緒、壓力、懷孕、藥物、營養失調有關。

糖尿病是一種醣類代謝的疾病,指的是體內的胰臟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是抗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使用,造成血中糖份過高。

理想的血糖值在飯前應被控制在80至120毫克/100毫升的範圍內,如果超過126毫克/100毫升,糖化血色素大於6%,如果加上出現「三多」症狀,多喝、多尿、多食即為診斷標準。

◎糖尿病足部照護重要性:

糖尿病患的血管及神經產生病理病變,感覺變遲鈍,當皮膚受傷時,傷口自我癒合能力變差,嚴重時,甚至需截肢或死亡。

◎糖尿病足部照護的方法:

●每天仔細地檢查雙腳,及趾間是否有傷口,雙腳溫度是否冰冷?顏色是否變紫紅或紫黑?末梢肢體感覺麻木或有針刺的感覺。

●鞋子需選擇質軟、透氣散熱佳的圓頭皮鞋,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穿著合腳棉襪,嚴禁不穿鞋走路,避免穿涼鞋或拖鞋。

●每天要用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雙腳,但是要注意水溫不可以過高而燙傷皮膚,清潔後,趾間要保持乾燥,避免足部太過乾燥,可以每天擦拭潤膚劑,以防乾裂,保持皮膚滋潤。

●修剪腳趾甲時,要修剪為圓弧狀,以免受傷,嵌入性指甲或硬厚趾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

●有傷口時,保持傷口乾淨,注意傷口是否有發紅、長膿、潰爛等感染現象,如果傷口癒合緩慢,大於一個月仍未好轉,請儘快找醫師處理。糖尿病的治療須配合飲食、運動和藥物。(作者為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護理人員)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球塵土發現大量元素~含銀和汞!

更新日期:2010/10/22 09:09  

(路透華盛頓21日電)科學家今天宣布,去年1架火箭衝撞月球表面,激起了數百磅水、銀、汞和其他令人意外的化學物質。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去年10月朝位於永恆陰影下的凱布斯(Cabeus)隕石坑射出火箭,看看能炸出哪些東西。

多篇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的文章指出,其中有許多意外的發現,包括大量以冰形式存在的水、一氧化碳、氨和銀等金屬。

羅德島(Rhode Island)布朗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舒茲(Peter Schultz)在聲明中表示:「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個元素和化合物的寶庫,裡面含有所有曾在月球上發現的化合物,它們一直存在這個位於永恆陰影下的地方。」

研究人員說,這些銀或許只是微小的粒子,並非可以開採的形式,而意外發現的汞也不是件好事,因為量非常大。

德州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雷瑟弗德(Kurt Retherford)說:「汞的毒性可能會對人類的探索形成挑戰。」中央社(翻譯)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觸控螢幕 流感細菌大本營!

更新日期:2010/10/18 10:21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你的iPhone或iPad存在的細菌量可能超出你想像!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般有觸控螢幕的電子用品,上頭的細菌數包括傳染感冒的病菌,可能藉由手指觸碰而傳遞的機率高達3成以上。

稍早英國研究指出,不管是iPhone、 iPad或黑莓機等電子用品,上面的觸控螢幕存在的細菌數,可能是廁所馬桶手把上細菌的18倍以上。最近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胡利安表示,「觸控螢幕上的細菌,大約有3成的機率會附著在手指上頭,再藉由手指觸摸到鼻子或眼睛,讓人感染到疾病或感冒。」

因此研究人員警告,在流感季節即將爆發之際,不想傳染病菌的民眾,最好隨時注意自己手機螢幕上的清潔,並在使用後,最好不要馬上觸碰口部或鼻子。

稍早一項英國研究也指出,一般觸控螢幕上的細菌數,是家用馬桶上手把的18倍以上,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則提醒,包括電梯的按紐、門把或是提款機上的按鈕等容易帶細菌的地方,碰觸過後最好還是清潔一下,避免把病菌帶著跑。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最新一期《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期刊。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患抗磷脂抗體症輕熟女中風!

更新日期:2010/10/22 16:15  

提醒二十歲到三十歲女性注意,高雄醫學大學最近接連有年輕女性,原本很健康卻突然中風了甚至失明,就醫後才發現,他們罹患了少見的抗磷脂抗體症,醫師提醒,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好發於年輕女性,尤其有免疫系統疾病更是高危險群。

這是三十歲劉小姐的視網膜,原本清澈雙眼,突然發生右眼視網膜動脈栓塞,右眼失明對劉小姐來說真是晴天霹靂的打擊,怎麼會突然這樣,就醫診斷才知道罹患的是少見的抗磷脂抗體症,醫生說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是一種由抗磷脂抗體濃度過高,所導致的血管栓塞疾病,動、靜脈血管都可能會栓塞,症狀有水腫、腦中風、血尿,高危險群是20歲到30歲女性,或是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因為病患不只劉小姐,還有一名更年輕21歲的黃小姐也是身體本來很健康,卻突然腦中風造成半身癱瘓,目前醫學界也還沒找出,為何人體會莫名產生這種罕見抗體,而且只出現在年輕女性患者身上,所以還是要提醒女性,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或是加強免疫系統保養,千萬別以為還年輕中風或失明就不會找上妳。

全優健康名館陳藥師建議:

"人體自癒療法"就是調節人體金三角三大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及排除毒素自由基。隨時隨地注意自己身體的訊號!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治老人失智 關心比藥物重要!

更新日期:2010/10/21 00:17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中敘述男主角罹患「失智症」,漸漸喪失對家人的記憶。失智症已是常見的疾病,不少人從中年便出現徵狀,罹患失智症患者會逐漸喪失記憶、出現行為倒退現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長期服務失智症患者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近年不斷推動防治失智症活動,邀請導演楊力洲,以基金會的養護中心內5位老人為主角,拍攝老人家與家人互動的溫馨故事,這部以失智老人為主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即將在11月上映,基金會希望透過不同管道,讓大眾更了解失智症。

長期協助失智老人基金會募款的安聯人壽總經理江孟哲表示,目前全台失智症患者約15萬名,失智症大幅降低他們的生活能力、衝擊他們的家庭,希望更多人意識到失智症的問題,透過適當防治,延緩失智症發生的時機。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干擾行為或退化,患者會因為他們想不起或做不到一些事情而生氣或焦慮,過去社會對失智症認知不多時,無法理解這是因為罹病而導致家庭失和。

失智老人基金會董事陸幼琴表示,維持規律的活動,能減緩病症發生。基金會提供「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給民眾自我檢測。

基金會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表示,一旦發現自己有失智症狀,需儘快尋求專業協助,避免病情快速惡化。

王寶英說,基金會提供失智症患者居家照護、喘息服務以及全日養護,其中全日養護屬於重症患者,移居到養護中心,由專業照護人員24小時照顧。當一般人發現自己出現失智症狀後,可向服務團體尋求非藥物治療,團體會提供專業課程。

「失智症患者還是有可以做的事。」王寶英說,重點是如何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基金會指導輕度患者組成表演團體,到各養護中心表演,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也組成家屬支持團體,分享心路歷程。

重度患者必須轉往養護中心,許多患者可能出現不適應、不信任感,王寶英說,常常有剛來的患者把行李收拾好,站在電梯前等著要走。

面對患者的不適應,王寶英提醒家屬要常常陪伴患者,和他聊聊過去的事情,加強他現有的記憶、保留對家人的印象。

雖然民間團體努力這麼多年,但是礙於經費,全日養護一個月必需支付3萬5千元,對經濟弱勢家庭仍是沈重負擔。王寶英說,基金會除了依靠企業或個人慷慨解囊,更需要政府伸出援手,改善現況。

全優健康名館陳藥師建議:

如何增進記憶能力?

醫界最近發現『記憶衰退』與「退化性神經」有關,和一般「正常老化」不同。「正常老化」是一種輕微的功能退化,不會影響個人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不會有異常的行為。

1.腦部退化特徵一:細胞萎縮﹔而自由基是造成神經萎縮的主因。

在長期自由基侵害下,細胞內的粒腺體數目會減少,因此細胞無法呼吸與產生能量,導致細胞老化與死亡。人體內原本就有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劑,但從25歲之後就會逐漸減少,因此年紀愈大,愈需要補充抗氧化物質。

2.腦部退化特徵二:神經傳導效率減退﹔神經細胞必須透過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 。才能進行資訊交換與傳遞。神經老化會使神經傳導物的濃度減低,神經網路處理資訊的效率下降,尤其是與記憶功能息息相關的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Ach)。

預防大腦老化◎多攝取抗氧化營養因子◎多攝取神經營養因子。

可選擇性補充以下保健食品:

1.慧祐全(含專利神經滋養物質成份PPLs)複方營養素膠囊
2.金固巧-PS綜合營養素膠囊
  (磷酯酸絲胺酸PS+磷酯酸膽鹼PC+海藻DHA+GABA+B6+葉酸)  

3.高單位活力克鋅-B群

4.複方氨基酸精華活力元素
5.
量子水素(活性氫):將身體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氫結合變成無害的『水』。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奶、炸雞多學童外食易肥胖!

更新日期:2010/10/22 16:01  

幼童肥胖比例逐年攀升,專家發現導致肥胖原因除了小朋友愛吃油炸食物之外,學校周遭速食店林立也是原因之一,這讓學童購買外食更加容易,因此醫師鼓勵家長們自備三餐,減少學童外食機會。

漢堡、薯條、鹽酥雞,速食油炸類食物深受小朋友喜愛,吃下肚之後,全都成了兒童肥胖的罪魁禍首。

根據統計,全台灣6~12歲學童,超過2成有過重或肥胖情形,其中女生佔25%,男生將近3成,很多家長還存在孩子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迷思,不過提醒大家,幼童肥胖其實是奠定成年肥胖的基礎,所以別再認為孩子能吃就是福,吃得健康比較重要。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重享瘦~從慢食開始!

更新日期:2010/10/22 04:11 文/何鐘德

根據衛生署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將2005至2008年的肥胖盛行率,與1993至1996年的調查結果做比較,可以發現,男性不管是過重、輕度肥胖、中重度肥胖的比率都上升高,分別上升到32%、13%、6%,女性過重的比率為19.3%,而輕度肥胖的比率也上升為10.5%。總計總人口中,50%的男性體重過重,女性是36%,相當驚人。造成肥胖人口逐年上升的主因仍是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筆者的減重門診也發現,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壓力大,超時工作者多,總是抽不出時間可以運動,因此,想要減重的第一步是減少熱量的攝取。

 依據近年來的研究,減少熱量攝取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慢食」,也就是慢慢吃,可以減少總熱量的攝取。

吃得愈快 愈容易胖!

依據日本的流行病學調查,若把飲食習慣分成「非常慢」、「略慢」、「中等」、「略快」、「非常快」,則可以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是逐步上升,也就是吃得愈快的人,體重愈胖。

另外一份刊登在新英格蘭期刊的研究,研究「吃到飽」及「吃很快」兩種飲食行為與肥胖的關係,「吃到飽」的一組變胖的比例(BMI>25)的男性提高2倍、女生提高了1.92倍;「吃得快」的一組變胖的比例,男性提高1.84倍、女性提高2.09倍,若是「既吃到飽」又「吃很快」的人變胖比例,男性提高3.13倍、女性提高3.21倍。

慢慢吃 熱量少吸收10%!

另外一份研究指出,吃得慢的人比吃得快的人,吃進去的熱量較少,減少了10%以上,用餐後的飲食飽足感較大,用餐後的愉悅快樂感也較高。

控制我們「飢餓」或是「吃飽了」的中樞是位於腦中的下視丘。當我們覺得餓時,飲食從口腔吃入,要經過胃的磨合攪拌,推進至小腸,與各種消化酵素混合作用,經小腸吸收,肝臟的進一步代謝,血糖上升,到下視丘收到訊息,這個過程大約要20分鐘,也就是說,開始吃的20分鐘內,不管吃進多少東西,大腦通通不知道,自然不會喊停。這就是為什麼吃得快的人容易吃得過量,以至於容易變胖的根本原因;若是慢慢吃,就不容易攝取過多的食物。

近期的研究也發現,吃得慢(進食時間為30分鐘)的人,血液中讓人會覺得飽的激素:類升糖素胜?(GLP-1),以及YY胜?都比吃得快(5分鐘)的人分泌量較高,這兩種激素會讓人更有飽足感且抑制食慾。

若在短期內,無法養成「慢食」的習慣,可以尋求醫師協助,搭配現代的藥物,在減少食慾的同時,逐步養成慢食的習慣,最終的目的是享「瘦」,恢復身材與促進健康。(作者為台中大甲宏光診所院長)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春天懷胎寶寶

     較易對食物過敏!

更新日期:2010/10/21 08:52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芬蘭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嬰兒在母親懷胎的時間,與出生後是否過敏有關,在春季懷胎的胎兒,較冬天懷胎的胎兒容易對食物過敏,包括牛奶或蛋類。

芬蘭科學家是針對5973名在2001年4月到2006年3月出生的嬰兒進行觀察,結果發現,前11個星期懷胎時間位在4月或5五月的胎兒,出生後對食物包括牛奶與蛋特別容易過敏,比例高達11%,比起在12月到1月懷胎的胎兒,食物過敏的機率提高3倍以上,後者的比例僅有6%。

研究人員普瑞尼恩表示,「這有許多原因造成,包括春天季節正好花粉量最多、暴露陽光多寡以及病毒感染等,」不過他表示這次研究僅屬初步結果,因此不建議母親就此任意避開懷孕期。

稍早有研究也證實花粉與食物過敏的確有關係,另外在秋天或冬天出生的嬰兒,較易罹患濕疹或氣喘

研究人員也認為,胎兒在11周時已開始發展抗體,對付不同過敏原的抗體則在24周開始發展,對此邁阿密大學兒科助理教授法諾則表示,「這項研究讓我們明瞭外在環境因素對胎兒可能的影響,」不過他也提醒,這項實驗屬於觀察性研究,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期刊。

全優健康名館陳藥師建議:

有過敏體質的孕婦可在懷孕後食用數量足夠的複方乳酸桿菌LP菌+LGG菌+...等益生菌及寶寶一歲以前補足寶寶身上的益生菌可幫助寶寶調整體質,降低過敏發生率。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