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是無理取鬧~

 逾15萬"失智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更新日期:2011/10/03 07:55 (陳奕華報導) 

「不是無理取鬧,超過15萬失智患者沒有被診斷出來」!

 流暢著用口琴吹奏「望春風」,很難想像,這居然是由罹患失智症的87歲王爺爺所吹奏。兩年前他被確診為輕度失智症患者,原本家人以為他往後的日子得在安養院度過,不過自從到睿智學堂參加音樂班,延緩功能退化,現在逢人就吹口琴,個性也從沈默寡言變得活潑。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1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早期診斷和介入,有助於患者病情改善,台大醫院10年記憶門診、六百多個案統計也表明,疾病越早期就醫治療、越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患者,維持在輕度時間越久。儘管多個國家開始重視失智問題,然而事實卻是,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都沒有被診斷出來。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說:「有多少失智症患者被診斷出來,而接受治療?即使是高所得先進國家,大約只有兩成到五成,如果是在公共衛生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或較為有限國家,像在印度,大約有九成沒有被診斷出來,我們以台灣來看,目前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約有三萬三萬七百九十一人,我們如果按照十年前的一些人口學流行病調查資料來推估,我們至少有十五到十八萬人。」

估計國內仍有七成失智症患者沒有被發現,值得憂心的是,台灣生的少、老的快,經建會估計,今年台灣老化程度排名世界第四十八,最快二十二年後,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比原先預測提前七年。

如果以每年增加一萬名失智患者的速度來估算,到了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時,失智人口將高達三十二萬人。

專家指出,失智症最常見的就是記憶力障礙、忘東忘西,或是疑神疑鬼,妄想有人要加害他,但是普遍民眾對於失智症認識不夠,不少家屬無法理解也不會意識到患者其實是因為生病,才性情大變、故意做對。專家解釋,雖然失智症目前無法治癒,只要及早發現,透過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還是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延緩惡化,因此失智症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如果老人家出現記憶力減退精神性症狀等問題時,要注意不能排除是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長庚醫院北區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說:「有些人早期發病可能是以憂鬱症或精神症狀,就會被診斷為憂鬱或躁鬱症,其實等到他退化嚴重,才發現原來他是失智,有一些個案在發現失智症的時候,其實失智原因可能是與腦血管病變有關,早期診斷包括早期診斷病因,可以正確診斷病因,如果這些因為血管性的失智症,因為腦血管病變問題所引起,並沒有給予很好治療,其實是失去治療的先機。」

根據2011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主要訴求就是失智症早期診斷與及早介入具實質效益,不但可以改善患者功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更能降低社會成本,邱銘章指出,八成患者使用藥物後,可維持功能至少18個月,最久的甚至維持十年時間,而且疾病越早期就醫、越早開始接受治療、越多參與社會活動者,維持在輕度時間越久,也就是退化比較慢。呼籲政府,防治必須贏在起跑點,投入足夠資源,提高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確保早期診斷疾病,同時提供足夠早期介入服務,這將是減少未來因病支出龐大社會成本的重要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