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額顳葉退化症

   台灣團隊揭開致病機制!

更新日期:2010/08/27 12:37 NewTalk 新頭殼

新頭殼newtalk 2010.08.27 謝莉慧/台北報導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沈哲鯤院士,帶領一組台灣研究團隊,成功研發額顳葉退化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的老鼠模式,藉此探究額顳葉退化症的分子機制,並加速開發治療的藥物與方法。該研究以基因工程首創該病症之疾病動物模式,其成果已於2010年7月27日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額顳葉退化症乃失憶症主要導因之一,迄今仍無藥可醫。該病症造成腦的額葉與顳葉萎縮、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

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中,額顳葉退化症是第4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但在小於65歲的族群,卻是第2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近期研究已發現一種可影響神經細胞活性的蛋白質,稱之TDP-43,其新陳代謝的異常關係到數個重要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額顳葉退化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將TDP-43之基因大量表現於實驗鼠的前腦,觀察顯示這些老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比正常老鼠差,且其運動功能會由於年齡增長而有所退化。換言之,研究者成功藉由動物模式誘發額顳葉退化症。

研究結果並指出,過度表現的TDP-43蛋白質即可引起神經病變;該發現對了解與治癒TDP-43蛋白異常新陳代謝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重大突破。

透過該研究模式,科學家將能研發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來醫治額顳葉退化症,中研院已開始與一座澳洲實驗室進行藥物篩選的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全優健康名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